附近400元三小时_300一晚同城约茶_附近人100块钱

MENU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要闻

数说2024| 盘点基因组所(大鹏湾实验室)陪你走过的366天

2025-01-27 12:45:00来源:

【字体:

  

2024年是基因组所建所十周年。回望过去十年,基因组所潜心农业科研,改革创新图强,在农业前沿科技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领域进行诸多探索,在深圳这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谱写了一曲曲农业科研的奋斗乐章。


十周年之际,基因组所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各项工作再创佳绩,研究所发展站上新台阶。


2024年,研究所综合实力全院排名第8,其中发展实力排名第8,发展速度排名第4,人均实力排名第4,人才工作附加连续5年排名第1,成果转化附加排名第14,信息化发展水平排名第9,研究生教育排名第4


综合实力篇


81次/领导调研

研究所的成长凝聚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2024年,各级领导来所调研81次,其中省部级以上领导调研4次。

韩俊部长、张兴旺副部长、吴孔明院长莅临指导,提出殷切期望,为基因组所全体人员聚力科研、奋楫前行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11月30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到基因组所调研。韩俊肯定基因组所取得的成绩,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农业科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农业带来了新机遇,基因组所要紧盯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挖掘优良性状基因,运用生物育种技术培育出更多自主优良品种。

韩俊在基因组所调研时强调:紧盯农业科技前沿领域 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1月14日,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兴旺到基因组所调研。张兴旺充分肯定基因组所在前沿基础、产业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强调要继续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形成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服务地方创新发展,为农业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张兴旺调研基因组所时强调: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


9月21日,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到基因组所调研。吴孔明肯定基因组所建所以来取得的成绩,强调基因组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谋划发展重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前沿基础研究的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瞄准农业前沿领域和交叉领域协同开展科技创新,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工作;要打造更有效、更具吸引力的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深转移转化。

吴孔明调研基因组所时强调:加强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1304人/研究队伍

截止2024年底,研究队伍达到1304人,其中职工579人(在站博士后211人),研究生725人。

基因组所10人入选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224篇/媒体报道

研究所各项工作获各级媒体报道224篇次,其中中央级媒体报道98篇次。

《人民日报》报道 | 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人民日报》报道 | 加强基础研究,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自立自强)

《深圳特区报》报道 | 让科技人才潜心创新放手去干!深圳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探索人才评价新机制


个人、集体表彰

2024年,涌现了一批优秀个人和集体。

基因组所获中国农业科学院2022-2024年度文明单位

基因组所获中国农业科学院2024年度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估优秀单位

基因组所获中国农业科学院2024年度新闻宣传先进单位,马昕怡获新闻宣传先进个人

基因组所获中国农业科学院2024年度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单位,范琳获平安建设工作优秀个人

《创新之光》获中国农业科学院2024年度优秀科普视频

《创新之光》获评2024年中国农科院优秀科普视频

所党委在深圳市直机关工委“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活动中获组织奖,《关于加快深圳市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完善深圳市食品营养标签的建议》、《关于加快合成生物学科技和产业互促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建议》4篇建言献策成果获三等奖

基因组所党外人士2024年建言献策成果获奖

2个党支部获中共深圳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2024年市直机关‘四强’党支部”命名,1人获评深圳市直机关工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人获评深圳市直机关工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实行以“代表性成果”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机制》入选首批深圳人才优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零跑者”项目

热点快讯 | 深圳11个“零跑者”项目出真招实招招才引智

闫建斌研究员获第六届“科学探索奖”

闫建斌: 勇闯“无人区”,做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开拓者

李奎教授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科技创新篇


聚焦前沿,联合院内外优势单位,开展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基础研究取得新突破。


541篇/发表论文

围绕农业前沿技术理论创新,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基础研究。全年发表论文541篇,同比增长41.6%,其中影响因子8分以上的高水平文章165篇,在《细胞》《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篇。


代表性成果1:打通抗癌药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

闫建斌团队解析了抗癌药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中“最重要的缺失步骤”,为理解紫杉醇生物合成和进化奠定了“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紫杉醇生物合成理论研究领域站在了世界领先地位。

Science | 基因组所闫建斌团队领衔破解紫杉醇生物合成世界级难题


代表性成果2:破译昆虫“嗅觉密码”,催生绿色防控新技术

王桂荣团队首次解析了蚜虫报警信息素受体的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气味受体离子通道门控机制,从而为针对气味受体的新型绿色昆虫行为调控剂的研发奠定了结构基础。该研究将为实现安全、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Science | 基因组所王桂荣团队破解昆虫气味受体离子通道门控机制


代表性成果3:解码全球百年种质多样性,助力小麦精准设计育种

程时锋团队引进了来自全球三十多个国家的上千份多样性丰富的小麦种质资源,构建了目前最全的小麦群体基因组变异图谱、表型组变异图谱,发现多个调控氮高效利用、籽粒营养成分、抗稻瘟病和叶斑病的新基因。该研究打通了小麦从基因组解析到育种设计的全链条贯穿体系,为全球小麦基础科研和育种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Nature | 基因组所程时锋团队解码全球百年种质多样性 助力小麦精准设计育种


代表性成果4:发现番茄“糖刹车”基因

黄三文团队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到一个抑制果实糖积累的刹车基因CDPK27及其同源基因CDPK26,通过基因编辑两个基因,可使番茄果实糖含量增加高达30%,且不影响单果重和单株产量,该研究成果阐明了果实糖积累的调控机制,为解决番茄育种中兼顾品质和产量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Nature | 黄三文团队发现番茄“糖刹车”基因


代表性成果5:破译昆虫保湿排毒机制

杨青团队揭示了ABCH转运蛋白转运脂质和外排农药的分子机制,并获得了能够抑制转运功能的小分子抑制剂。该研究为理解昆虫抗药性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设计并研发安全、低抗性的绿色农药奠定了重要基础。

Cell | 基因组所杨青团队破解害虫防御和解毒机制


代表性成果6:在小鼠体内生成大鼠前脑组织

基因组所、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在《细胞(Cell)》上发表论文,该研究提出了高效的异种囊胚互补系统,首次在小鼠体内生成了功能性的大鼠前脑组织,揭示了异种前脑补偿嵌合体背景下细胞发育的自主性和非自主性的影响。这一成果对于在进化背景下探讨脑进化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4项/科技奖项

基因组所闫建斌牵头完成的“紫杉醇生物合成”入选2024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Science | 基因组所闫建斌团队领衔破解紫杉醇生物合成世界级难题


基因组所3项研究成果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2024年度重大科学发现

1.由程时锋等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挖掘全球地方品种多样性,赋能小麦设计育种新突破”;

Nature | 基因组所程时锋团队解码全球百年种质多样性 助力小麦精准设计育种

2.由蒋彬、闫建斌等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的“巴卡亭III生物合成酶的鉴定与异源重构”;

Science | 基因组所闫建斌团队领衔破解紫杉醇生物合成世界级难题

3.由王意东、王桂荣等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的“昆虫气味受体复合物的精细结构和特殊作用机制”。

Science | 基因组所王桂荣团队破解昆虫气味受体离子通道门控机制


基因组所张春芝牵头完成的“二倍体马铃薯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获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创新奖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基因组所“优薯计划”团队破解马铃薯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机理


88项/竞争性项目

加强任务选题和项目谋划,新增竞争性项目88项,获批国自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自然立项数和金额全院第1

基因组所首获国家杰青项目,国自然成绩再创新高


人才培育篇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灵活、多样的引才育才模式。


18人次/高层次人才

人才工作创新体系发挥效能,年内新增国家级人才6人,省部级人才4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8人。


211人/在站博士后

博士后队伍实现良性循环,高水平博士后数量不断增长,211名在站博士后已成为科研主力。20人获批国自然青年基金,12人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11人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优农计划”和优秀博士后。


725人/在校研究生

拓展一流合作院校,提升生源质量。招收研究生141人,在校研究生达725人,30余名研究生荣获“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院优秀毕业生”、“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多项国家级、院级表彰,深圳研究生院连续3年获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

基因组所研究生荣获多项院市表彰

熊兴耀/程旭团队荣获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成果转化篇


发挥地缘优势,积极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地方,成果转化稳步推进。


2743万/成果转化收入

做好成果转化供需对接,实现转化收入2743万元,较上年增长34%

历年成果转化收入情况(万元)


85项/授权专利、软著

加强成果培育,获得授权专利41项、软著34项、植物新品种权5项、国家级审定新品种3项、省级审定新品种2项。



5家/所办企业

加强高科技企业孵化,现有所办企业5家。加强科企对接,积极参加高交会、农交会等重大展会,助力所办企业对接资本超过30家,新增意向投资6200万元,企业估值近10亿元。

基因组所亮相第二十六届高交会

基因组所亮相第二十一届农交会

基因组所“稻薯猪”生态循环种养项目亮相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分会场活动

稳步推进科企融合发展,与河南创新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农业强国战略,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的合作,共建深圳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河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动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河南省的战略合作落实落地。

基因组所与河南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乡村振兴篇


持续推进广西、广东、新疆等地乡村振兴,科技帮扶日益深入。


广西巴马

建成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实验动物巴马小型猪生产许可基地、“稻薯猪”生态种养循环技术研发平台。

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开启粤桂协作新篇章

基因组所外延机构获批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改造当地传统产业,“以科技赋能助推巴马香猪产业振兴”项目入选“深圳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20+典型案例。

基因组所入选“深圳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广东河源

建立鹰嘴桃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开发专用防控产品。

基因组所联合广东省农科院赴河源开展鹰嘴蜜桃种植技术调研工作


党建文化篇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环境。


288人/党员数量

加强党员发展,转正党员5名,发展预备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名,研究所现有党员288人。

不断夯实党组织建设,顺利完成党委、纪委换届,基因组所入选大鹏新区工作委员会党校现场教学点。

基因组所党委、纪委完成换届选举工作

基因组所入选大鹏新区工作委员会党校现场教学点


200余次/创新文化活动

组织开展羽毛球赛、篮球赛、健步走、瑜伽、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200余次,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

祥蛇献瑞,福满新程 | 基因组所举办2025年新春联欢会

2024年广东省实验室“大鹏湾杯”篮球邀请赛成功举办

基因组所在省实验室羽毛球邀请赛中获得亚军

基因组所在院职工运动会中获得团结奋进奖


条件建设篇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强后勤服务保障,营造安心舒适科研环境。


3.5w平方米/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单体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最大的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项目顺利落成。

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启用仪式在深召开



4.2w平方米/深圳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

深圳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项目取得深圳市发改委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复函,项目总投资5.45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并已于2024年12月全面开工建设。

深圳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后勤保障

成立职工食堂委员会,推出新菜品122种。


新争取人才住房29套。

安居鹏湾府


安排通勤班车1004台次,保障通勤累计18489人次。


开展基础维修改造58单次,消除安全隐患18项。



财务创新篇


4.88亿/资金收入

积极争取各类经费,全年多向撬动资金约4.88亿元,有力保障研究所发展。


10859台套/资产存量

全量资产账面原值同比增长3.86%,原值总计2.77亿元,新增资产859套,同比增长8.6%,资产存量10859台套。


2025年是基因组所迈入新发展阶段、开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基因组所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汇聚发展动力,持续深化改革,构建有组织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各项事业可持续高质量稳健发展,为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TOP TOP